最早接触电脑的那一批中国网民,都知道火狐浏览器曾经是神话般的存在。
即便在被 AI 和智能手机统治的 2025 年,它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比已经跌到不足 2.5%,这个世界上仍有 1.5 亿人,每天都会双击桌面里的橙色狐狸 logo,为它赛博续命。
日复一日的敲击在 7 月 27 日迸出了火花。那天早上,面无表情的打工人习惯性地打开火狐浏览器,弹出的除了令人烦不胜烦的广告,还有屏幕中央的那行提示:
火狐浏览器国内版即将在今年 9 月 29 日终止运营。(图 / 火狐官网截图)
简单来说,火狐浏览器国内版终止运营之后,原有的账号数据也将在 9 月 29 日彻底删除。
过了这一天,你可以照常使用"国内版",但你辛苦积攒的收藏夹、插件、网站密码,都会成为孤本;想要延续使用体验,那得自己想办法搬到国际版服务器里。
听闻知名度甚广的生产力工具要倒闭,网上随即炸开了锅。但和想象中不同的是,互联网里的唏嘘声只有零星几点,且都是老用户发出的担忧:看不懂转移手册,自己的数据移不过去,"挺急的,在线等"。
评论区里,更密集的声音是祝贺这个体验糟糕的"中国特供版"浏览器寿终正寝,喜庆氛围溢出屏幕。还有自称火狐死忠粉的老用户暗中庆幸:"早就换到使用体验更干净清爽的国际版了。"
但即便是国际版火狐,现实境遇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不是徘徊在崩溃边缘,就是陷入被淘汰的传言。老网民很难想象,当年勇猛抗衡 IE 浏览器垄断的最强对手,如今也落入了相似的困境——不是沾上一身毛病,就是被不少主流网站和机构门户拒之门外。
也就是说,在全世界四面楚歌的火狐,距离彻底哑火也只有一步之遥。
毕竟当下的互联网,前有谷歌 Chrome 浏览器的绝对垄断,后有伴随信息时代红利火起来的 AI 和各路社交软件。这群劲敌里,随便一个都能轻而易举地捏碎火狐。
今年 6 月,火狐浏览器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只剩下不到 2.5%,在中国内地更是只有 0.88%。(图 /statcounter)
让 IE 浏览器崩溃的"屠龙少年"
国际版火狐、中国特供版火狐,是火狐浏览器的母机构 Mozilla 曾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的浏览器序列。两个版本的浏览器拥有一模一样的 logo,但二者的运营主体却井水不犯河水,中国区账户"火狐通行证"与国际账号" Firefox "也不互通,数据隔离保存。
显眼的"中国特供版",是 2007 年 Mozilla 基金会落地中国后的结晶。彼时距离火狐正式在互联网世界里亮相已经过去了 5 年,IE 浏览器以 90% 市场占比绝对垄断的浏览器市场,也被火狐"虎口夺食"抢下了 25%。
国内国外,它被技术爱好者热捧,被电脑城装机员鼎力推荐,甚至是不少高校实验室和程序员的首选生产力工具——毕竟在新千年的互联网热潮里,随 Windows 系统捆绑赠送的 IE 浏览器,风评实在算不上太好。
IE 浏览器曾经为全世界初代网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但因为过于自大,最终把自己抛在了门外。(图 / 视觉中国)
火狐能够火遍全网,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抓住了 IE 所忽略的盲点。今天每个浏览器标配的标签页、下载管理器、广告拦截功能,首创玩家便是火狐。可以说,我们今天的浏览器使用习惯,有很大一部分是火狐定义的。
更不用说火狐精确到毫秒的响应速度和强大的网页渲染能力,以及普通人担心的安全性问题,统统领先 IE 好几个身位。
同一时间,背靠微软大树、不屑于和竞品比较的 IE,不仅变得越来越笨拙,还被各种各样的 bug 拖累,成了网络病毒最爱的"藏匿窝点"。2006 年,PC World 甚至把 IE6 评为"史上最糟糕的 25 款科技产品"之一,理由是"臃肿、标准支持差、漏洞成灾"。
这也就不难理解,为什么火狐能够顺风顺水地吃下"逃出 IE 魔爪"的巨量用户、最高时拿下超过 30% 的市场份额,并一度被公认为全世界当时最受欢迎的浏览器。这个说法不是简单说说而已—— 2008 年火狐 3.0 发布后,24 小时内下载量冲破 800 万,顺手刷新了当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。
千禧一代互联网领域的"屠龙少年",大概是对火狐光辉历史最恰如其分的定义。
2009 年,火狐浏览器市场份额突破 30%,一度风光无比。(图 /Youtube@Captain Gizmo)
自由与迷失
按照 Mozilla 基金会的介绍,火狐曾经用过 Phoenix(不死鸟)和 Firebird(火鸟)的名字,但却因为撞名处处碰壁。为了确保不再有任何幺蛾子,Mozilla 的研发者不情愿地自学起名技巧,并最终给美国专利商标局递上了" Firefox "的商标,字里行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较劲。
可以说,比起让人爱恨交织的 IE,每个名字都很酷的火狐,带给初代网友们的第一印象,就是自由的象征。
毕竟出生在 21 世纪的火狐浏览器,其前身是 20 世纪 90 年代红遍全球的网景浏览器(Netscape)。当年网景大战微软的行业传说,直到今天都是可圈可点的互联网发展案例。
那场古早的"互联网大战"最终以网景败阵而结束。不过,网景倒闭、被资本收购前夕,团队成员大胆地将核心浏览器代码开源,同时还成立了一家名为 Mozilla 基金会的非营利组织,并借火狐打出了"把互联网还给用户"的 slogan,颇有和 IE 的" Windows 同捆"操作针锋相对的意思。
选择开源在那个年代无异于冒险,但却为火狐的崛起埋下了火种,也给技术爱好者们打开了一扇自由交流的门。
选择开源在那个年代无异于冒险。(图 /《代码奔腾》)
火狐浏览器的庞大社区里,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极客,点燃了初代网民对互联网行业的向往和憧憬。在他们眼里,火狐是一种"我比你更懂技术"的上网品位,因此被初代网民奉为数字信仰。
这份信仰看起来很牛,殊不知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,浏览器是连接世界的门,会"造门"的却不只有火狐。
火狐打破世界纪录的那一年,谷歌后脚就发布了 Chrome,凭借更强大的性能和更友好的使用体验席卷整个地球。后来的移动互联网大潮,则加速了 Chrome 的崛起,让老掉牙的 IE 率先成为历史,更凭借开源共创直接改写互联网的行业标准。
甚至有人在 IE 彻底停服之后为其立碑缅怀。(图 / 视觉中国)
如梦初醒的火狐显然不甘落败,大腿一拍决定自研手机系统,借此和谷歌硬碰硬,但销量惨淡的 Firefox OS 很快宣告失败,大量老用户也顺势迁移至 Android+Chrome 生态。
为中国市场专门开发的"特供版"火狐,更是饱受诟病。
知乎的一个问答帖子下面,与火狐国内版有关的讨论连篇累牍。有人吐槽其常常无法兼容主流平台的网页,"打开之后不是卡顿就是排版混乱"。更多的网友则被其主页耗光了耐心,"推送的内容一半是广告,一半是没有营养的三流资讯,简直就是流氓"。
火狐国内版的主页上,广告内容和三流资讯混杂出现。(图 / 火狐主页截图)
失去用户支持的"特供版"火狐,倒闭在所难免。而坚持岁月静好的"国际版"火狐,在 PC 端和移动端都败下阵来,曾经的"屠龙少年"最终泯然众人。
移动互联网越发达,世界越单调
尽管 Mozilla 团队多次表示,他们愿意保持"小而美"的市场定位,拒绝让互联网变成寡头游戏;但市场环境摆在面前,当越来越多 Firefox 铁粉成了 Chrome 用户,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,便是眼睁睁地目睹用户去往别处。
更何况,互联网大厂们可以靠主流业务养活自家的浏览器,而作为非营利机构的 Mozilla,却只能"用爱发电"支持火狐。
Mozilla 最新的一期财报披露,2023 财年合计 6.53 亿美元总收入里,有将近 5 亿美元是从各路搜索引擎收回来的版税,收入贡献排名第二的则是用户和广告金主们的投喂。
作为非营利机构,Mozilla 基金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各路搜索引擎支付的版税,以及用户订阅和广告投放。(图 /Independent Auditor ’ s Report of Mozilla Foundation and Subsidiaries 2024)
今年 7 月,有软件开发者在火狐社区发表公开信,呼吁用户支持"收费运营",希望借此拯救日渐式微的火狐。但此番呼吁却更像是一种讽刺。
原因无他——你会为了任何浏览器花钱吗?
浏览器只是一扇连接互联网的门,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好用的浏览器,将浏览器视为生产力工具的普通打工人,普遍只信奉"能用就行"的万能定律。今天倘若给浏览器来道收费门槛,大抵只会加速它自我灭亡的进程。
近几年,随着 AI 大面积普及,各种各样的 AI 助手让打工人找到了解放生产力的渠道。当 AI 成为普通人的聊天搭子、学生的赛博老师、白领的摸鱼平替,需要依赖搜索框键入关键词才能找到答案的浏览器,唯一能做的便是主动拥抱 AI。
可以说,属于浏览器的时代,早就已经结束了。
出生在信息时代的新网民,早就对浏览器失去了探索的兴致——更进一步讲,现在技巧娴熟地玩转手机、平板的年轻网民,甚至已经失去了一些属于电脑的"古早技能"。
移动互联网催生出越来越多的 App,这些独立软件改变了人们上网的方式。(图 /Unsplash)
共青团中央 2024 年底发布的《第 6 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》显示,2023 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 97.3%;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第 55 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九成以上未成年人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。
懂电脑的年轻网民,反而成了少数。
基础的办公软件一窍不通,不知道如何通过互联网下载 Steam 玩《黑神话:悟空》,更不用说如何流畅地使用键盘打字、如何操作快捷键,以及如何下载压缩包并对其进行解压 ……
过去人人都能掌握的电脑使用技能,如今随着手机 App 的出现被分割、淡忘,最后成为被流量和算法淘汰的"古早技能"。
各大社交平台上存在不少与"电脑扫盲课"有关的分享笔记和视频。有人调侃如今不懂如何使用电脑的年轻网民是"赛博文盲"。(图 / 小红书、哔哩哔哩截图)
听上去略显悲观,但事实上你已经陷入其中难以自拔。
中长视频看 B 站,短视频找抖音快手,一手新闻直冲微博,生活攻略搜小红书,就连两个人面对面交流都必须通过微信 …… 手机屏幕上的 App 种类越来越丰富,互联网却不再是那个开放无边界的宇宙,而是变成由一座座孤岛构成的冷漠海域。
从这个角度来讲,我们对浏览器的衰败五味杂陈,倒不如说是在怀念那个年代的爱恨忧愁和不经意间的悸动——或者说,是在怀念靠一串链接走遍天下的分享和启蒙精神。
这种精神还会回来吗?当主动搜索信息的能力变得稀缺,恐怕它只会成为一种回不去的时代记忆。
参考资料:火狐中国终止运营,办公室大门紧闭,账号信息将彻底删除 . 21 世纪经济频道 . 2025-7-30 昔日最好用的浏览器将关停中国版?网友直呼"好事" . 电脑报 . 2025-7-1722 岁的火狐,市占率被 3 岁的自己超了 . 差评 X.PIN. 2024-4-5"让我为 Firefox 付费!" . CSDN. 2025-7-14浏览器兴亡,公司耍流氓 . 半佛仙人 . 2022-10-31IE 浏览器,我给你扫墓来了 . 新周刊 . 2019-9-6浏览器的战争,从来没停过 . 科技狐 . 2023-8-9下载,正成为这一代人的小众行为 . 真故研究室 . 2024-7-3一觉醒来,00 后怎么都成"电脑文盲"了 . 视觉志 . 2024-7-7
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