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东城区长保大厦的透明厨房里,五台炒菜机器人正以每分钟翻炒48次的频率制作辣椒炒肉盖饭。 下午四点,非用餐高峰时段,身穿红色制服的外卖骑手仍在频繁进出取餐。
开业第一天,这家名为“七鲜小厨”的京东自营外卖门店爆单了,外卖订单塞满系统,自提柜前排起长队,而店内甚至没有设置一张餐桌。
就在七鲜小厨开业的同一天,市场监管总局的会议室里,一场针对淘宝、美团、京东三大平台的约谈刚刚结束。 官方措辞明确:要求平台“规范促销行为”、“构建消费者、商家、骑手和平台的共赢良好生态”。 约谈背景直指上半年席卷外卖行业的补贴大战。
美团推出“0元喝奶茶”,淘宝闪购发放“188元膨胀券包”,京东祭出“百亿补贴”,消费者一边薅羊毛一边调侃“再喝下去要得糖尿病了”。
监管出手的背后,是一场早已超越价格战维度的行业裂变。京东七鲜小厨的爆单并非偶然。 刘强东在6月预告的“全新商业模式”揭开面纱:投入百亿资金,三年开万家店;招募菜品合伙人,保底分成100万;门店食材由中粮、益海嘉里等大厂直供,肉类净菜工厂预洗切、密封冷链配送,彻底砍掉后厨洗切环节。
辣椒炒肉盖饭18.8元,黑椒牛肉意面17.8元,刻意避开30元以上正餐市场,主攻“幽灵外卖”盘踞的10-20元腹地。
美团的反制来得同样迅疾。 浣熊食堂在全国铺开1200个“共享厨房”,餐饮品牌入驻后,美团不做菜品、不参与经营,只提供全程可视化的监控系统。
北京一家浣熊食堂数据显示,透明化后厨使复购率提升27%。 这与京东的重资产模式形成鲜明分野:美团做轻,京东做重;美团搭台,京东唱戏。
技术正在重构外卖的底层逻辑。 七鲜小厨的炒菜机器人来自橡鹿科技,单台成本5万元,3分钟完成一道小炒黄牛肉,效率比人工提升3倍。 美团的智能调度系统让骑手配送时间缩短19%,单均时效压进25分钟;区块链溯源技术使食品安全投诉量下降47%。
就连补贴都变得“智能化”,淘宝闪购的膨胀券需满35减16,美团黑金会员雪糕补贴限5-12元区间,算法动态调节补贴比例已成平台标配。
中小商家成为模式迭代的直接受益者。 北京胡大饭馆接入淘宝闪购的“补贴+返佣+推广”组合拳后,单店日均营收环比暴涨15%。
这家老牌粥铺放弃自建外卖产线,转而将招牌粥品配方交给七鲜小厨。 合伙人无须承担租金人力,仅凭销售分成,上线三天单店日均销量突破600份。
配送战场的硝烟同样浓烈。 京东外卖扩招15万全职骑手,月薪开到1.6万,五险一金全额承担;美团试点骑手养老保险,取消超时扣款,改用正向积分激励。
运力争夺催生新物种:抖送搭建的“超级运力池”已接入美团、蜂鸟等平台骑手,当京东爆单运力吃紧时,系统自动调配美团骑手跨平台支援。
夜间经济的数据揭示着需求端的剧变。 晚8点至11点的订单占比飙升至49%,小龙虾、冰镇啤酒、电风扇成为即时零售新三样。美团“神抢手”业务单日贡献5000万单,淘宝闪购夜宵类目增长200%,连刘强东都感叹:“原来半夜买蚊帐空调才是真刚需”。
骑手生态的改善肉眼可见。上周一位撒了汤汁的京东骑手坚持要赔偿顾客被拒,最终只央求别投诉,这种卑微场景正在减少。 美团优化算法后,骑手逆行率下降34%,超时免罚机制覆盖80%异常订单。
在北京朝阳大悦城,曾因COSPLAY送餐爆红的百度外卖早已淡出江湖,如今穿梭的骑手制服颜色越发明亮:京东红、美团黄、饿了么蓝,像流动的三原色涂抹着城市的深夜。
胡大饭馆副总经理张胜滔的观察印证了行业转向:“现在不是谁补贴多就跟谁,而是看谁能让商家赚钱”。 他的账本显示,2025年二季度外卖利润率首次超过堂食,原因竟是平台返佣比例超过佣金抽成。
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